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

先解答最近频率最多的一个问题,两天没上号结果私信箱里百来号人在问,下图这位美女是Moodyz的4月专属模特【宫下玲奈】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1张图片-资源导航

此图是写真出道之际,她作为摸笛子的大型专属新人首次登上了番渣访谈时拍摄的形象照,摄影师是番渣访谈御用的【神楽坂 文人】。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2张图片-资源导航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3张图片-资源导航

人物介绍完毕,开始今天的正题

前天大致就是收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大致意思问的就是,为什么日本的市场到目前为止,所谓的网红也好,模特也好,都要依托于大集团之下,而欧美的演员则是在积攒下人气之后,多数会开始进行自己创业式的做社群经济,不再依托于大集团下的工作。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4张图片-资源导航

这个问题要说起来有点复杂,但重要因素还是可以稍微解释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环境不同,模式也不一样。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这个问题的概念是不能等同在一起的,日本也有专门做粉丝经济搞流量变现的,只是说大家都找不到,找不到的最主要原因就不说了,反正那些流量变现说白了确实是不怎么赚钱,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市场和欧美的市场确实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不一样,合作模式也不一样。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5张图片-资源导航

Melody

一、合作模式:

日本的合作模式都是以制作商和经纪公司合作为主,所有的演员都属于经纪公司的员工,只是被经纪公司派遣到制作商工作,这个属于派遣合作的模式,在这中间有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就是经纪公司,如果没有经纪公司,就没有工作机会,这个是有限制的,由经纪公司能省很多事,但同样的也多了很多束缚,不自由,经纪公司肯定希望掌握你所有的收入途径进行分佣。

欧美的合作模式也有中间商,但中间商的作用没那么大,绝大部分采用的是Boss直聘的方式,制作商找演员直接摇人就行,根本不需要黑中介从中再敲一笔差价,而且制作商的作用也不大,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就是自主创业,自己搞自己的,比如那个谁,还有那个谁,她们其实不需要制作商去做什么,即使跟制作商合作,无非就是把版权分给制作商利用制作商的渠道多销售,或者说作为制作商的外包团体,给制作商做做代工。

也就是说,欧美市场的合作关系本身就是两种模式,日本的模式是绑死了,脱离了制作商想单干,没有渠道,因为各个平台的销售渠道都掌握在制作商手里,大家唯一能说自己销售的,就剩下那些动不动就被逮捕的平台,以及产生不出什么收益的自媒体平台。

欧美的模式则是,大家本身不靠制作商也能活得很滋润,制作商的渠道多是一回事,但制作商垄断不了销售渠道,各个平台对于这种“自主创业”的包容度很高,比如某P当初榜单前百基本上都是散人玩家,自己本来就能做出自己的东西,跟制作商合作无非就是强上加强而已,脱离了制作商她们自己也能做,也有平台去做,两种模式的包容度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6张图片-资源导航

Lily Larimar

二、平台因素:

其实某P之前的模式,就等同于是类似于某2的那种人人皆可制作的模式,后来某P出现了各种问题之后,某OF的模式就走到了台前。

实际上这个就是平台的差异,某P属于是对自媒体和制作媒体都开放的模式,某OF则是加大了对自媒体的营造,制作商掌握不了这些平台,所以有很多很多的人跳出来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而且在做自己媒体的同时,也不会耽误他们跟其他制作商合作,比较制作商也不依托于经纪公司,大部分都是制作商有工作就去制作商打工,没工作的时候就自己做自己的,反正两头赚彼此也没有什么冲突点。

而日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日本那些持照经营的平台都掌握在制作商手里,而这些平台也只和持照经营的制作商进行合作,他们对于自媒体这种东西并不包容,销售渠道是以制作商为主的,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比如说各方面的监管也杜绝了个人所能发挥的作用。

可能要有些人就要问了,那早期制作商没掌握平台之前,难道也没有个人自主创业的情况吗?

这就涉及到了1985年的日本针对性的立法,当时并不反对自主创业,但是没有执照的话就无法审核,无法审核就无法售卖,而当时各大集团对于这种小个体是各种渠道打压的,小个体的渠道非常有限,一直到后来【安卖王】的成立才打破了这种渠道碾压的现象,但是1996年【安卖王】跑路了,之后小个体才各自抱团,但都属于上不了台面的,最终都只能做成公司化。

这时候两大巨头才崛起,一个是四处收购小团体扩大抱团规模的北都,另一个是最从个体转成公司,采用直营模式的大宝,但实际上这两家集团也是垄断了销售渠道,所以即使现在这些大平台没起来之前,销售渠道对于这种“个人销售”也是不开放的。

这样的平台差异也就导致了,欧美市场有很多平台可作为销售渠道,大家其实不需要顾虑制作商,脱离了制作商自己也能做自己的事情,而日本市场的销售渠道并不对个体经营所开放,在这一点上某2实际上是更包容的,但这属于非法制作,而且某2本身也有非常多的问题。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7张图片-资源导航

Rae Lil Black

三、市场差异

两个市场的差异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合作模式”以及“平台因素”也是基于“市场差异”产生的延伸问题。

市场差异主要分为3个层次的差异:

1、制作商规模的差异

日本有多少个制作品牌呢?保守估计大概在160家左右,一个月出产量大概在2000~3000本,扣掉乱七八糟的合集,合作的演员大概也就1500人左右。

欧美的制作品牌,大概3600个,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这些品牌中有90%不是制作商,而是个体制作频道,真正能保持每个月都更新的制作商,大概在120~190家,其中一个月更新能超过30部的,还得在打个折扣,所以提起欧美的品牌,实际上最出名的还是VIXEN集团。

这样的基数也就导致了两个市场的产能是不同的,日本采用的是大基数来拉高销量总额,而欧美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

当然这两个市场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实际上每个月的更新量都非常的高,日本的高是“制作商每个月都保持着更新的高”,欧美的高是“个体们基数太大所以显得高,实际上制作商做的并不算多。”

所以欧美那些制作商虽然更新量不太高,但是投入的成本会更高,一方面是要找更有流量的演员(高片酬),另一方面是要做出和“个体经营者”们不同的内容,所以像VIXEN这种大集团,他们的制作会比“个体经营者”更好,现如今也打造出了美剧的风格,不做电影改做连戏剧,而且他们也跟着个体去卷,个体们靠粉丝赚钱,他们也学会了,自己做网站,自己经营自己的粉丝社群,走上了一条和网飞相同的道路。

而且这些制作商由于产能问题,他们没法吃掉整个市场,也不能保证说谁谁谁都有工作,一个月能合作的数量就摆在那,那些没工作的自己搞搞社群经济,在这一点上,制作商和“个体户”是不冲突的,你有粉丝我也有粉丝,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还可以偶尔合作,反正市场足够养活这么多人。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8张图片-资源导航

Liya Silver

2、市场的环境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的制作商和模特之间是不是也能做到不冲突,彼此各做各的?

答案是不行,因为市场的规模差异很悬殊,日本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呢?说好听点年GDP5000亿円,实际上根本就没到这个数,番渣年报一出,一年流水做了三百多亿円,所以一年5000亿円的GDP到底水分有多大,只能说把附属行业也全都加起来凑了个好看点的数字。

而欧美的市场规模呢,面向的是3个大洲的基数,用户基数可以消化掉市场的从业者,而日本不行,日本近十年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饱和了”。

市场就这么大,还面临着各种野生平台的瓜分,而最眼中的问题就是第三点

为什么日本市场不做社群经济,而欧美市场却社群飞起-第9张图片-资源导航

Skye Blue

3、消费环境的差异:

欧美面对的用户基础是欧、美、大洋这三大板块,这些地方都有付费习惯和版权意识,不是说没有白嫖,但是白嫖的难度比较高,绝大部分还是花钱省事。

而日本的情况就有些一言难尽,然后这又涉及到了一个现象,白嫖是不用什么成本的,所以这个也粉一下那位也粉一下是很正常的,当粉丝不用什么成本的。

至于欧美的市场,由于白嫖的难度较大,也就不能说每个都支持,所以大致上也就是固定粉,因为当粉丝是要成本的,所以不能这个平台也了解下那个平台也了解下,大家彼此也就不算是直面竞争的关系,个体户们的生存压力没那么大,再不济也能卖出一些,无非是粉丝多粉丝少的问题,至少这个钱是能赚到的。

并且也因为“制作商的规模产能差异”,我喜欢的人她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哪怕她很火,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可能就只能通过她的“自媒体”去了解她的更多内容,这才是她们的主要盈利点,就是有想要的需求结合了相应的渠道去变现。

日本就不一样了,既有制作商做竞争,又有各方面的约束,最后做个社群经济,结果粉丝越多吧,制作商启用率就越高,那所谓的“自媒体”意义大吗?这就显得白嫖会更香吧。

换句话说,日本市场中做“自媒体”的意义不大,收入相较于片商给的片酬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多,当然也能赚钱,但这个粉丝基数就是那样了,而且随时都可能流失

    THE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搜集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布评论
    • 评论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