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的历史简介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资源导航

全称:梵蒂冈城国

又名:圣座、教皇国、罗马教廷

坐标:北纬41°54′09″ 东经12°27′09″

面积:0.44平方公里

官方语言:拉丁语

名胜:圣伯多禄大殿、西斯廷礼拜堂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资源导航

梵蒂冈是城市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却是罗马教廷所在地,是罗马天主教的“领袖与象征”。

梵蒂冈的影响力遍及全球,是13亿1300万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堪称是“世界上最小的地缘超级大国”。

但凡袖珍国,一般历史悠久。

梵蒂冈的历史

在天主教的早期,教会处于非法状态,直至4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期方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在帝国辖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将拉特兰宫赠给教会,这成为教会最早收到的一笔重大捐赠。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资源导航

君士坦丁大帝赠给教会的拉特兰宫。

此后,除了房产之外,在意大利本土及罗马帝国各行省,捐赠给教会的地产和财富也不断增加。

不过,教会是作为私人领主占有这些土地的,并不拥有这些赠土的主权。

到了6世纪,教宗国的雏形开始出现。而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东罗马帝国对意大利展开征服活动,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版图。

在查士丁尼大帝逝世后,伦巴底人开始将东罗马势力逐出意大利。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张图片-资源导航

查士丁尼大帝。

虽然此时的教宗在名义上仍要臣服于东罗马皇帝,但是罗马教会的相对独立使得教宗有资本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廷皇帝相抗衡。

727年,教宗额我略二世甚至开除了东罗马皇帝李奥三世的教籍。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5张图片-资源导航

罗马教会教宗额我略二世。

至公元8世纪,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开始对东罗马势力所不及的罗马城周围地区展开统治,并利用军事、外交手段(甚至包括贿赂)来抵抗伦巴底人的进攻。

在罗马教会的努力下,伦巴底人停止南下,转而集中攻打亚平宁半岛北部以拉文纳城为核心的拜占廷总督辖区。

728年,伦巴德国王路易利乌·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教宗,这些土地(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成为教皇国的立国基石。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6张图片-资源导航

公元800年教皇国的版图。

751年,教皇斯德望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封丕平为罗马贵族,从而解除伦巴底人的威胁。

作为回报,丕平率军在754年进入意大利。在此后的两年中,丕平平定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地方,然后将其作为对教会的奉献赠送给教皇。

781年,丕平的儿子查理大帝宣布教皇为这些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7张图片-资源导航

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

丕平奉献的土地包括拉文纳的原东罗马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的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地区——里米尼、佩萨罗、法诺、塞尼加利亚和安科纳,以及其他一些城市。

丕平的献土扩大教宗的统治区域,然而也带来一个法理上的问题:既然教宗所统治的领土是由法兰克帝国所赠,那么教宗在世俗政治中是否相应地成为法兰克皇帝的封建附庸呢?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8张图片-资源导航

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献土。

为了提高教皇国的威望,以及打消丕平的继承人日后利用这一献土行为来控制圣座的可能性。

751年至850年之间,罗马教会大胆伪造一份被称为“君士坦丁献土”的文献,声明其正统性和权威性。

该文献宣布教皇国所拥有的土地是在公元4世纪时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奉献给教皇西斯维尔一世的。

该文献还断言,君士坦丁大帝不仅向罗马主教捐赠意大利中部地区,而且还捐献整个罗马帝国的西半部领土,并授予教宗及其后任者对其进行世俗统治的权力。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9张图片-资源导航

“君士坦丁献土”——罗马教会的千年谣言。

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分裂为三部分。从另一方面解决了教宗国法律地位的难题。此后,在欧洲却不再有哪位皇帝或国王可以以法兰克帝国唯一继承者的身份对教宗国提出宗主权要求。

800年,教皇良三世将查理曼大帝加冕为“受上帝委托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皇帝奥古斯都陛下”,神圣罗马帝国诞生。良三世通过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罗马教会(及其领地)摆脱了臣服于东罗马皇帝的从属地位。从此之后,罗马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宗教领袖。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0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宗圣良三世给查理曼大帝加冕。

由罗马教会所加冕的历代神圣罗马皇帝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是基督教会的主宰,神圣罗马皇帝也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可以插手干预教会事务。

相反,教皇可以干涉世俗事务,通过将皇帝革除教籍的方式插手政务,此外,在罗马教会所拥有的中意大利地区的土地上,教皇也成为不折不扣的世俗君王。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1张图片-资源导航

公元800年——1870年教皇国国旗。

从10世纪起,教皇国的声望因一系列事件而下降。首先,从思齐三世至若望十二世在位时期,罗马城贵族中的几个妇女通过成为教皇情妇而掌握了教廷大权,她们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都被立为教皇。史称“色欲时代”,又称“淫妇政治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教皇的政令只能在罗马城周边地区施行。其次,教皇国延续了伦巴德王国的封建体系,在教皇的领地上有许多伯爵和侯爵的封建采邑,他们都是几近独立状态的领主。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2张图片-资源导航

淫妇政治时期治下的罗马城。

到10世纪中叶,日耳曼王奥托一世征服了北意大利。教皇约翰十二世将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作为回报,奥托颁布了《奥托法令》,承诺维护教皇国的独立。

虽然如此,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教皇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仍然时不时地发生摩擦。

皇帝对教皇的控制在海因里希三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亨利三世于1046年赴意大利,废黜反对他的教皇额我略六世。

德国人克莱蒙二世被选为新教皇,并为亨利三世加冕。海因里希三世一直掌握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3张图片-资源导航

海因里希三世。

1073年4月21日,教宗亚历山大二世去世,额我略七世被选为教皇,他主张教权高于皇权。

教皇与神罗皇帝之间的冲突,在他与海因里希三世的继承人亨利四世之间延续。

1076年,额我略七世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此后发生有名的卡诺莎之行。

1198年,教宗诺森三世成为教皇,教宗权利达到最大化,可随意废立皇帝,成为高于皇权的象征。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4张图片-资源导航

亨利四世前往卡诺莎向额我略七世忏悔。

霍亨斯陶芬王朝绝嗣后,神罗皇帝不再随意插手圣座事务,教宗国与神罗进入相安无事的状态。

到14世纪初,教皇国像其他意大利邦国一样,已经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教皇儒略二世这二位教宗统治时期,教皇国的领土再度获得大幅扩充,并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5张图片-资源导航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跪吻教皇。

从1305年到1378年,教廷迁到了法国西南的阿维尼翁,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政治附庸。尽管如此,位于意大利的教皇国仍然是教皇名下的领地。

但是,教皇对其大多数领地的统治仍是有名无实的,教皇国各个城邦的真正主子仍是当地的王子、贵族。直至16世纪,教皇才得以直接统治教会名义下的所有地区。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6张图片-资源导航

象征教皇权威的圣彼得钥匙徽章徽章。

到18世纪末,归于教皇名下的领土疆域达到了巅峰。这些土地包括拉齐奥、翁布里亚、马尔凯,向北囊括了拉文纳、费拉拉、博洛尼亚,直抵罗马涅地区。

在南方,教皇在那不勒斯王国拥有两块飞地,即贝内文托和蓬特科沃。在法国,教皇拥有阿维尼翁城和罗纳河以东的领土。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7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宗国(绿色)在1700年的最大领土范围。

法国大革命给教皇国带来极大的损失。1791年,法国吞并教皇在法国的领地。1796年,法国军队侵入意大利时,教皇国的北方领土也被法国吞并。

1798年,法军长驱直入教皇国腹地,攻占罗马城,并成立罗马共和国。教皇庇护六世和继任庇护七世被俘,流放到法国。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8张图片-资源导航

法军俘虏教皇庇护六世与庇护七世。

1800年,反法同盟与法国达成和议,第二次反法同盟解散。此后法国恢复教皇国,庇护七世返回罗马。

1808年,法军再度进攻教皇国,并将其彻底灭亡。罗马城和教皇国的西半部被并入法国,东半部则并入以拿破仑为国王的意大利王国。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9张图片-资源导航

返回罗马的教皇庇护七世。

1815年维也纳会议复国。此后的历任教宗在教宗国内推行一系列保守政策。

1848年,欧洲爆发自由主义革命,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教皇国司法大臣佩雷里诺·罗西被暗杀,罗马市民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教皇国实行社会改革、指定民主政府、以及对奥地利宣战。教皇庇护九世被迫出走。

1849年7月,共和主义者的革命遭到和君主立宪者同样的结果,法国派兵推翻了罗马共和国,并进占罗马。罗马的革命被镇压,教皇庇护九世在法军的保护下复辟。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0张图片-资源导航

轰轰烈烈的马志尼派的罗马共和主义革命。

此后,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既包括撒丁王国和萨伏伊王室为核心的君主主义者,也包括众多的共和主义者——将教皇国视为意大利统一的绊脚石。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则将教皇国作为其插手干涉意大利事务的筹码,一方面支持撒丁尼亚王国统一意大利,一方面则继续扶植和保护教皇国。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1张图片-资源导航

梵蒂冈城圣伯多禄大殿。

到了1861年,教皇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

1870年罗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国领土退缩至梵蒂冈城。

教皇庇护十一世时期,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枢机主教加斯佩里签订《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

同年2月11日成立梵蒂冈城国,以教宗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

折腾,作死,整整奋斗了16个世纪,教皇终于有了自己当家作主的一席之地。

梵蒂冈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除了拜占庭(大秦)、葡萄牙、荷兰,梵蒂冈可能是与中国交往较悠久欧洲国家。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将教皇国归入了《外国列传·意大里亚篇》,记载称:

“(教皇国)其始生在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阅一千五百八十一年至万历九年,利玛窦始泛海九万里,抵广州之香山澳,其教遂沾染中土。至二十九年入京师,中官马堂以其方物进献,自称大西洋人。”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2张图片-资源导航

见证中梵友好的宣武门天主教堂。

翻译大意,即当时中国认为教皇国诞生于公元1世纪,约1581年即明万历九年,教皇国传教士利玛窦飘洋过海,到达广州香山澳,开始在中国传播基督教。

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来到北京,在中官马堂进献贡品,并自称时来自大西洋的人。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3张图片-资源导航

耶稣会士利玛窦。

当时,利玛窦向万历皇帝进呈了自鸣钟、圣经、《寰宇图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他的信任。 利玛窦还把封面烫金、装订精美的地图集《地球大观》送给他,告诉他,从这部地图集上,可以看到他从西方来到中国途经的路径。

同年,朱翊钧下诏允许利玛窦等人长居北京。之后利玛窦在北京以丰富东西学识,结交中国的士大夫。常与宾客谈论天主、灵魂、天堂、地狱。同时编撰新书,包括以中文写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尊重。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4张图片-资源导航

利玛窦向明朝官员介绍西学。

这是中国正史首次记录中梵交往关系。

在利玛窦进献的贡品中,万历皇帝对《寰宇图志》极为感兴趣,但图卷中对亚洲,特别是中国部分的绘制和注解不精确。

1602年(万历三十年),万历皇帝诏令工部员外郎李之藻与利玛窦根据《寰宇图志》和《郑和航海图》重新修订和刊刻一副中文版的世界地图。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5张图片-资源导航

利玛窦和李之藻。

同年六月廿九日(8月2日),李之藻和利玛窦合作完成了一幅全新的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再次献给万历皇帝。

地图上不仅欧洲地名全部用汉字标注,而且中国各省的名称在地图上也都能找到。万历皇帝赐名《大明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还为地图作序,并绘制了很多小图,作为大图的辅助说明。利玛窦在地图中提出了“五大洲”的概念,《明史》记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为《万国全图》,言天下五大洲”。

他将15世纪、16世纪欧洲地理大发现航海探险中发现的新地域均绘在地图上, 将南北美洲介绍给中国。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6张图片-资源导航

《大明坤舆万国全图》。

到了17世纪初叶,比利时籍传教士将利玛窦的回忆录手稿翻译成拉丁文《利玛窦中国札记》在欧洲引起轰动。

教皇国发现事实可见的当时的中国传教运动是依靠科学运动,科学竟成为在上层知识分子间传教之绝对条件,毅然发起“图书馆护教运动”,中国称西书七千部翻译运动。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教皇保罗五世派遣大量传教士来华。其中包括金尼阁、艾儒略、熊三拔、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傅汎际等人,都是饱学之士,日后并成了传播西学的栋梁。他们把在中国所经历的事写到西方去,引起西方巨大的反响。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7张图片-资源导航

传教士与明代少数先进分子探讨科学。

1629年(崇祯二年),钦天监测量日食再次失误,而同时徐光启依靠传教士的帮助,运用西法测量却相当精确,符合天象。

于是,崇祯皇帝委任徐光启为礼部左侍郎,并聘请来华耶稣会的龙华民、罗雅谷、邓玉函、汤若望等人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家的著作,纂修《崇祯历书》。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8张图片-资源导航

《崇祯历书》。

中梵学者的的合作,使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从此走上了一条吸收和融合西方天文学为主的新路,对推动中国天文学向近代模式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642年到1662年,中国陷入动荡。随着满人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仍属明朝。史称南明。

南明时的耶稣会士中,毕方济与弘光、隆武、永历三帝结交;瞿安德在永历朝掌管钦天事;卜弥格曾作为王太后使节出使罗马。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29张图片-资源导航

在卜弥格等人的坚持下,永历朝廷改宗天主教。

1650年(永历四年),永历皇帝朱由榔给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写信,希望他能够帮助南明,可是由于路途遥远,朱由榔又没有派出高级官员随行,所以这封信两年后才抵达罗马。

当教廷经过激烈辩论,写完回信,抵达交趾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南明政权已经濒临崩溃。

与此同时,亲满清的耶稣会教士卫匡国返回欧洲之后,大肆散布不利于卜弥格和南明政权的舆论。他向欧洲社会揭露了南明军队的不堪一击,以及中国全境已经被鞑靼人征服的事实。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0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廷内部已经分为了支持满清和南明的两派。

为了彻底断绝这个波兰裔的明朝使节向母国求救的念头。亲满清的耶稣会教士甚至还出版了一本和卜弥格对着干的书《鞑靼战争史:鞑靼人完成了对中华帝国的侵犯,虽然我们在这里,他们还是占领了整个帝国》,并献给同情南明的葡萄牙和波兰国王。

因此,卜弥格仅仅能争取到的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对于中国基督徒祭孔习俗的宽容。而且教皇本人也觉得只要满清能允许传教,那么支持南明的意义就不太大了。

尽管十分失望与疲惫,卜弥格还是决定履行诺言,回到东亚去向永历皇帝复命。最终,没有等到欧洲援军的永历皇帝惨死在云南。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1张图片-资源导航

卜弥格亲手所绘的地图集中的永历朝廷。

南明衰落后,罗马教廷中“挺清派”占了主导。顺治帝在位时,优遇洋人,汤若望、卫匡国都得到重用。汤若望在顺治年间所受的恩宠与隆遇使得天主教当时在中国的传播较为顺利。

汤若望为了取得满清朝廷的庇护,将原〈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103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清廷定名为《时宪历》,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至现在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2张图片-资源导航

汤若望出任钦天监监正,负责天文历法矿冶。

1662年(康熙元年),南明灭亡。满清守旧势力为了防止教廷干预中国内政,发起著名的“杨光先教案”,耶稣会士受到迫害和驱逐。

康熙亲政后,恢复了汤若望和南怀仁的名誉,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在民间,民人与西方传教士能够互相交游,西学在社会中得以自由传播。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3张图片-资源导航

康熙帝接见来华传教士。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委任耶稣会士雷孝思、白晋、社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楝、明安图等人走遍各省,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法、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等在全国大规模实地测量。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成。其作被称为在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李约瑟亦称之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要好、更精确。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4张图片-资源导航

《康熙皇舆全览图》。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皇帝即位。三年(1724年),雍正皇帝发布在全国禁止天主教的命令,并且不承认康熙发给传教士的“印票”,各省传教士50多人,连同5位主教被驱除出境。只有在钦天监工作的20人留用,但不准传教。

此后“禁天主教”的政策一直沿袭到道光朝,直到鸦片战争以后。历代教宗也成为“梵蒂冈之囚”,中梵两国的主权都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犯与蹂躏。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5张图片-资源导航

近代一直处于意大利王国四面合围的梵蒂冈。

1933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承认罗马教廷为主权国家,主权属于教宗。

1942年,国民政府委任中国驻瑞士使馆代办谢寿康兼任驻梵蒂冈公使。

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梵蒂冈正式设立公使馆,派遣吴经熊前往教廷递交国书。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6张图片-资源导航

截至今天,梵蒂冈依然在台湾方面“邦交国”的列表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中国奉行「三自爱国运动」,反对宗教组织受到外国势力的干涉。中梵并无正式的外交关系。

2014年8月17日,梵蒂冈第266任教皇方济各一世以最坚定的姿态向中国示好,称他“诚挚地”希望改善双方的关系,并坚称天主教会并不是一个试图剥夺其他人身份的“征服者”,而是一个对话的伙伴。希望与中国和亚洲其他没有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进行对话。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7张图片-资源导航

方济各一世发表讲话示好中国。

2018年,本着回应教皇对推进中梵关系的诚意,中梵签署关于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梵蒂冈可对中国教区主教人选表达意见。该协议使得中梵关系在70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在岛内和国际社会,都无异于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近年来,国家也对中国与梵蒂冈改善关系,增进双方来往表示开放和欢迎。2020年10月中旬,中国再度宣布,“经友好协商”,中梵两国决定“将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延期两年”。

这释放的信号是:中梵关系未来进一步升级,也不是不可能的。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8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皇方济各公开接见中国教会成员。

“弹丸”也是地缘政治大国

梵蒂冈是中国从古到今非常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通过梵蒂冈来华传教士向西方展示中国文化,又通过他们吸收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

纵观梵蒂冈漫长的历史以及与中国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都知道,梵蒂冈是一个独特的具有特殊地位的地缘政治国家。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39张图片-资源导航

负责梵蒂冈防务与治安的教皇近卫军。

目前,中美博弈关键阶段,美国必然会在中梵关系上使坏。

近期,美国借G20外长逢峰会召开在即,准备在8天内访问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梵蒂冈。访问德法意不稀奇,无非游说遏华。为何还特地访问弹丸之邦梵蒂冈?

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约800人的梵蒂冈虽然只是个“弹丸小国”,但正如篇首介绍的那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缘政治大国。而教皇是这个国家的核心。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16张图片-资源导航

梵蒂冈及教皇是整个基督世界的“领袖与象征”。

历史上冒犯过教皇的都没有好果子吃。如延续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拿破仑因驱逐甚至覆灭教皇国而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欧洲革命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因推翻教皇国仅四个月就遭遇联合绞杀而灭亡;让“铁血宰相”俾斯麦都焦头烂额的德意志政府与天主教会的“文化斗争”;西班牙内战中崛起的独裁者佛朗哥之所以能够坐稳江山,和梵蒂冈教皇的支持息息相关。就连发动二战的“战争狂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曾表示,维持与教皇国的良好关系,对巩固自己的权力意义重大,此外,梵蒂冈还参与瓦解了苏联在东欧的统治。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1张图片-资源导航

延续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

因此,若说美国是一个“打遍全球”的物质超级大国,那么梵蒂冈就是一个依靠信仰将影响力散播到全世界的“精神超级大国”。

美梵两国都具有“世界级的领导力”,都具有全球性、国际性的号召力,因此在全球战略规划中,梵蒂冈可以成为美国“很好的搭档”。

而历史上,梵蒂冈和美国是有过合作的。他们两国合作的一大项目就是“冷战”。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2张图片-资源导航

美梵联手曾让苏联在冷战中彻底崩溃。

上世纪中叶,梵蒂冈曾经是极度“反苏”、“反共”的。二战结束后,罗斯福表示,苏联在二战中是有功的,“有权利参与和平的安排”,打算将苏联拉入“国际大家庭”,但此举就遭到了梵蒂冈的强烈反对。

新中国成立后,1947、1949和1950年梵蒂冈连续批准教廷圣职部发布命令,不准天主教徒接近共产党及红色组织,违者将受绝罚处分。这三个命令在中国广泛散发,造成极大影响。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3张图片-资源导航

与美国在反共问题上的合作的庇护十二世。

后来冷战爆发了,美国与梵蒂冈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杜鲁门就在写给梵蒂冈教皇的信中表示,“你和我都明白基督教文明面临的威胁”,“所有珍惜基督教文明与民主体制的人,都应该起来反对这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苏联”,“他们相信并执行无神论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信条”。

通过同梵蒂冈和教皇的合作,杜鲁门将冷战界定为“相信上帝”的国家与“不信宗教”的无神论国家的对抗,从而帮助美国在冷战中获得“道德性与正义感”,最终搞垮了苏联,东欧剧变。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4张图片-资源导航

通过同梵蒂冈和教皇的合作,苏联解体。

现在美国为什么起欻欻地鼓吹“实验室病毒泄露论”利用新冠病毒来源问题抹黑中国?捏造所谓的新疆“强迫劳动”污蔑中国侵犯人权?

这不正是想要制造当今美国在与中国博弈对抗时最缺乏的“道德性与正义感”吗?

那么,梵蒂冈会不会再次与美国结成“神圣同盟”呢?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5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皇与美国总统拜登。

笔者对此持乐观态度。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点——当下中梵关系的形势是梵方全方位有求于中方,而中方对梵方全无依赖。天主教作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正在中国迅猛发展,目前约1200万信徒。

实际上,梵蒂冈在中梵关系改善进程中一直企图采取“先建交,后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与中国建立双边外交关系,梵蒂冈将会获得一个直接影响中国教会的抓手,进而获得在今后中梵关系的博弈当中占据优势地位。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6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皇与中国教会区信徒互动。

其次,美国这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白人基督徒比例缩水至一半以下,黑人基督徒有所增加,此外不信教者比例也在多个人口群体中增长。只有6%的美国人存在“圣经世界观”。

而死亡的弗洛伊德正是黑人基督徒。美国的系统性种族歧视不解决,黑人基督徒的人权得不到保障。另外,美国白左觉醒文化崛起,支持同性恋婚姻,鼓吹毒品非罪化、枪支泛滥……这些方面在道德性上是很难获得教皇认可的。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7张图片-资源导航

调查显示,美国基督徒减少。

第三,教廷为了改善中梵关系,此前多次顶住美西方压力。比如2020年9月罗马举办的宗教自由会议上,蓬佩奥试图拉拢梵蒂冈一同攻击、谴责中国的“宗教自由”,但遭遇失败,还被教皇拒见;今年3月,美国要求教廷为所谓“香港民主运动”疾呼,而梵蒂冈选择避谈,并解释称“哗众取宠”的声明会使香港局势复杂化。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8张图片-资源导航

梵蒂冈拒绝美国拉拢谴责中国 《纽约时报》截图。

最后,梵蒂冈的选择往往来自于教皇的意志。教皇是有祖国的。现任梵蒂冈教皇方济各一世的母国是阿根廷,曾在弥撒表达对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的支持。

而中国正在马岛主权问题上支持阿根廷。在美国企图挑起新冷战对抗中国,梵蒂冈和教皇在这其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方济各一世也会掂量再三,小心应对。

梵蒂冈的历史简介-第49张图片-资源导航

教皇曾在纪念马岛战争30周年的弥撒中表达对阿根廷的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应把握好中梵关系主动权,灵活利用梵蒂冈这一特殊地缘政治大国,以冷静、客观、务实的心态,继续稳扎稳打,发挥中梵深厚的历史渊源,促梵蒂冈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尽量与中国保持一致,更好地捍卫中国的正当权益,使中国能在中美博弈的这场东西方竞争中实现共赢多赢局面。

    THE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搜集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布评论
    • 评论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